从代码陷阱到人性博弈:AJE 后投资者该学会 “逆
8 月 6 日凌晨,聚币交易所 AJE 代币价格暴跌 99%,16 亿元资金在 10 分钟内蒸发。这场 “2025 年 DeFi 第一案” 并非简单市场波动,而是融合 AI 概念包装、交易所深度参与、跨链资金洗白的新型金融骗局。链上数据与监管侦查报告相互印证,一个精心设计的收割链条逐渐清晰。
AJE 以 “AI 量化交易稳赚不赔” 为核心诱惑,白皮书宣称 “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实现月化 24% 收益”,实则核心代码仅 300 行,存在致名递归调用漏洞 —— 项目方可通过预设指令随时抽干资金池。
其 “动态质押” 机制更具迷惑性:投资者锁仓越久 “加息幅度” 越大,前 87% 的代币被锁定,形成 “进得来出不去” 的资金闭环。这既延缓兑付压力,又为资产转移争取时间 —— 前 72 小时,5 个关联钱包通过混币器洗白 4700 万枚 AJE,资金流向与币安某匿名账户高度关联。
聚币交易所远非 “技术服务商”。监管调取的内部记录显示,其副总裁王泽平直接参与 AJE 决策,要求 “用平台流量导流”。交易所 APP 连续 45 天置顶宣传,标注 “官方生态优选”,向 300 万用户推送 “限时加息” 链接。
资金层面更暴露深度参与:区块链追踪显示,聚币热钱包与 AJE 项目方有 53 笔直接转账,前 2 小时转出的 1.2 万枚 ETH(3200 万美元)流向交易所高管关联的新加坡账户。危机爆发后,聚币却删除宣传、甩锅 “技术故障”,上演 “获利时站台,爆雷后甩锅” 的典型操作。
流传的《AJE 洗脑话术手册》暴露操控逻辑:每日固定推送虚假盈利截图,将质疑者称为 “空军黑子”,用 “错过 AJE = 错过比特币” 诱导加仓。更利用 “损失厌恶” 心理,推出 “补仓加息” 活动,暗示 “加大投入摊薄成本”,不少投资者在前连续追加资金,陷入认知陷阱。
警方侦查显示,AJE 资金通过三条公链分散转移,涉及 13 国交易所节点。虽 “跨链追踪系统” 锁定 2300 万美元资产,但跨境取证面临三大障碍:离岸司法协作低效、混币器技术溯源难、智能合约匿名性增加责任认定难度。
法律争议同样突出:聚币以 “新加坡注册” 主张 “不受中国监管”,但其 90% 用户来自国内,运营团队位于深圳。当前对 “境外交易所境内运营” 的监管空白,让 “离岸注册、境内服务、收割后跑路” 模式屡禁不止。
AJE 揭示行业深层矛盾:当技术沦为收割工具,监管滞后于骗局进化,普通投资者注定成为韭菜。这是一次深刻的教训,它不仅揭示了市场中存在的诸多问题,也为未来的监管和技术发展指明了方向。
猜你喜欢
- 05-20AICoin美股代币化能否成为下一
- 10-16AICoin币界网最新行情晚报:E
- 03-10AICoin机构和DeFi兴趣增长推动以
- 05-21AICoinDoubleUp:新一代GambleFi娱乐
- 12-20AICoinKVB:元宇宙经济:虚拟金
- 06-08AICoin稳定币步监管阶段支付应
- 07-11AICoinRobinhood股票代币化引领交
- 05-25AICoinDeFi一周思考:USDT0全链扩
- 11-04AICoinBase生态爆发:TVL突破385亿